
5月9日,8888集团“锚定一流目标 推进晋位升级”办学思想学习讨论第四场专题讲座在新城、金川两校区同步召开,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公茂果教授受邀到校作专题讲座。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校年轻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全体工作人员近400人参加。校党委副书记赵增武主持会议。

公茂果教授以《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辅导,系统阐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创新路径、重点剖析智慧教育的典型案例以及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战略,结合日常教学科研经验,对未来智慧教育发展进行展望。整场讲座既有宏观的政策解读,又有微观的实践指导,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创新路径。
会议要求,全体领导干部要按照本次办学思想学习讨论工作安排,结合近期学习体会,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职能职责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成果交流,切实将学习讨论、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实践举措,汇聚形成争创国家一流学科高校的磅礴力量。

围绕专题讲座
8888集团教师开展热议
陈 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主任
听了公茂果教授的报告,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晋位升级争创一流目标的加速剂、驱动力。信息中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革命性突破的战略机遇期,将技术变革势能转化为驱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能,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释放信息化建设新红利。以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资源配置逻辑,变革学生学习方式、革新教师教研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从范式化向个性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迭代升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打造 “全域互联、智能协同” 的治理体系。以信息化平台整合校园业务流、数据流、决策流,构建统一的数据治理架构;依托 AI 算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风险预警,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推动管理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助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争创一流目标提供高效能源、核心驱动。
唐术峰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今天认真聆听了公茂果教授的报告,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价模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破解“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新业态的需求,学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努力打造“数智化机械工程学院”,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部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院的专业知识中心、课程知识图谱,形成课程家族、学生画像,进而科学合理地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加前瞻性课程,提升实践环节训练能力,AI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李雷孝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
公茂果教授的“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探索与实践”报告立足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态势,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变革性影响,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此次学习有以下几点工作思路,一是以人工智能赋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发展计划,选择重点课程开展试点示范,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学校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北疆网络空间安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紧密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战略需求,立足学校“晋位升级”目标,重点开展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能源的重点技术研发,在区域特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方面贡献工大智慧和力量。
徐 鹏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聆听讲座后,我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AI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重新塑造着教育的生态环境。教师发展中心要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教师AI素养培训,通过组织专题研修、技术实操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人工智能工具在辅助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优化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是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加速教学科研融合创新,鼓励教师探索AI技术赋能课堂互动、实验模拟及学科交叉研究,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数字素养的“双师型”教师;三是强化伦理安全防线,将AI伦理教育纳入师德建设体系,引导教师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坚守学术诚信、数据隐私保护等底线,为教育智能化发展提供价值引领。未来,教师发展中心将以AI技术为支点,锚定学校“晋位升级”目标,持续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助力学校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颜培志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
聆听了公茂果教授关于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教学升级变革的专题讲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师生日常学习和工作增效减负有了更深的思考。公茂果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结合专家系统、模式识别、脑机交互等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列举了大量国内高校使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科学研究的实际案例。公茂果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若能充分融入教学场景,可打造智能课堂,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导。在校园管理中,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资源调配、提升管理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深感使命在肩,将以推进学校晋位升级为驱动力,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历史机遇,推进学校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学习参与人工智能相关实践,为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文字、图片:党委宣传部